查看原文
其他

集生态商店和餐厅、绘本馆、创意学堂于一身,香港壹楼共同社的共享实验

2018-01-25 综合报道 有机会网

旺角闹市,寸土必争之地,店铺间每日斗得你死我活,居然还有这么一个“合作”的地方:踏入太子砵兰街的“壹楼共同社”,书架旁有人正向孩子说故事,另一桌放满健康食品,还有厨师低头忙着煮食。这个共享空间由5个社区组织合作经营,发起人受韩国合作社启发,希望通过此实验推动社区共享及良心消费,在寸金尺土的香港抗衡地产霸权,实践“自己社区自己救”。

壹楼共同社创办人邹崇铭(左)、家家学堂的李嘉敏(中)及家家厨房的胡梦蝶(右)一起参与这场共租共享空间的实验。

壹楼共同社是一个供5个社区组织共享的空间。在大学教应用社会学的讲师邹崇铭,最近跳出校园,进行一项实验:他要在土地短缺的市区里,跟不同伙伴合租及营运一个空间,既有共同目标,同时又各自发展生意与计划。于是他创办了壹楼,尝试在香港搞一个非一般的联合办公空间,开放给有志实践良心消费、环保、教育、社区及共享经济的人使用。

谁都可以参与这场实验。这个约140平方米的空间里,无论是顾客、课程参加者又或随意到来的访客,人人都可以免费进来,也没有什么最低消费与“不准XX”的牌子,因为这里是共享空间。

壹楼的共同伙伴

家家士多

打开壹楼共同社大门,真是一个多用途的地方。右手边最显眼是合作无间的餐厅和家家士多。士多由邹崇铭创办,主要售卖韩国合作社 iCOOP的产品,也有香港本地的公平贸易产品、社区妇女生产的货品。

注:韩国iCOOP成立于1997年,由生产者与消费者共同管理,生产过程不破坏自然环境,并强调食物安全,推广良心消费,满足共同生活,至今会员数目超过23万,是一个很成功的合作社例子。

ShyDance Café

若想当场试试家家士多的货品,又如何?真的可以! SHY Dance Café特别为共同社分店设置新餐牌──招牌 iCOOP拉面套餐。由家家士多直接供应食材,café厨师负责制作,还有现冲的公平贸易咖啡,两间商店一齐支持良心消费。餐厅老板是前儿童节目主持人伍文生,他找了十位年轻人,一起由零开始营运这间咖啡店,协助年轻人取得创业经验,也推广健康有机食品。

家家厨房

这是一个社区共享厨房,让家厨能施展厨艺或开班授徒。café傍晚收市之后,“家家厨房”的妈妈们,会利用闲置厨房炮制私房菜,“我们透过各地区组织,认识不少基层妈妈,她们煮得一手好菜,却因为要照顾子女而无法全职工作,若能抽空来煮一次家乡菜,可以发挥手艺,又帮补家计,而且有时是四川,有时是上海菜,每晚不同主题,充满新鲜感。”负责人胡梦蝶说,她们之前甚至试过与长沙湾一个妇女组织合作办一场惜食宴,到街市回收剩菜,带来厨房烹调,吸引不少年轻人来品尝,直言没想过这些美食前身都是剩食。

家家学堂

学堂是分享生活经验和智慧的平台,以“人人都可以是老师”的宗旨开课。这个空间也供大众租用,办工作坊、音乐会、社区放映会等。

邹崇铭认为,“城市空间狭窄,许多有才艺的人都欠缺平台,我们希望这里能办文化艺术活动、工作坊,凝聚社区,也让有心人互相分享艺能,这才是共享空间的意义。”

学堂负责人李嘉敏介绍说,教课的有专业达人导师,也有素人老师,“之前有男生教制手工香,有位女农人用自种作物制作天然护肤品,还有人来教吹奏树叶,非常厉害,其实高手在民间!”学堂还提供部分免费工作室,让社区内基层家庭参加,志在分享经验。

长颈鹿绘本馆

绘本馆由本地组织“绿脚丫”发起,他们是一班推崇亲子阅读的爸妈,不主张催谷。其实专卖绘本的书店在香港本地少见,近年却愈来愈受欢迎,因为家长们发现,绘本虽然少字,甚至无字,透过说故事却能丰富与子女之间的交流,有更多想象空间。为了令冷门好书也有露面机会,绘本馆内每期只出售一间出版社的书,每月定期转换。

这个地方除了推广阅读,办读书会,甚至会与家家学堂、家家厨房合作,办集合“学、读、食”三种元素的活动。而来这里享受阅读的一家大小,又可以到士多购买、了解公平贸易的食品。五个团体五相支援,也让共享理念,透过循环变得透彻。

从一碗拉面开始

如此有趣的空间,于2016年9月正式运作,都是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讲师邹崇铭由零开始建立起来。邹崇铭多年来一直推广共享经济理念,著书、办讲座、写文章无数,不过卷起袖子亲手做,还是头一次。

共同社刚开始,远景美好,但没想过其起点,竟然是iCOOP韩国拉面。

“不说不知,韩国是全球其中一个共享风气最盛的国家。 2013年我到访韩国,发现当地有许多共享城市的项目,其中 iCOOP KOREA最叫我惊讶。”邹崇铭说的是位于求礼郡的自然梦想公园(Gurye Natural Dream Park),由 iCOOP建立的村落,有农田、民居、学校、医院、餐厅、酒店等。最重要是有七间工厂,制造拉面及其他 iCOOP的产品,除了面粉来自附近小农,工厂内的 400多名员工,亦是附近居民,大家在村内过着自给自足的乌托邦生活。

“香港要做到这样当然遥远,单是土地和租金问题便难解决。不过, iCOOP除了村庄生产运作,还有另一些营运模式──分社和特许经营店。”邹崇铭指 iCOOP于1997年创办, 04、 05年开始设合作社分社及售卖旗下产品的店铺,并以特许经营方式让有心人加盟。至今全国分社超过90间,分店超过280间,成为非常成熟的良心消费运动。

他因而想将这种营运模式带来香港。2015年底与 iCOOP合作,第一步是将韩国货品带到香港销售。其时还未租下地方,只在网上开设“家家士多”,并以手推车到市集售卖零食和办试吃活动,测试市场反应,想不到效果不错。

壹楼共同社也与香港本地有机农场合作,图为香港Pioneer Farm

合作运动 反垄断

邹崇铭决定亲身上马创办壹楼共同社,多少因为眼见近年“共享经济”这个词汇被曲解。

“最常见的例子是uber剥削的士司机,愈来愈多大集团也经营co-working space(共享办公)出租,以分租桌位及单位赚钱,近期甚至有地产商以co-living(共享住宅)为理由,把豪宅单位愈削愈小,现在共享经济说的是牟利为目标,变成另类怪兽,不是真的令用家得益。”崇铭说,他称自己所做的为“合作运动”,以社区支持万事,非以牟利为目的,而是希望人们在此有收获,能学到新事物。

除了与不同社企合作,每个决定都由各持份者共同商量,注资模式也特别,分为“同行者”及“支持者”,前者需付一万元(港币),可以换取消费分,用来购物或支持任何新项目;后者门槛较低,只需付一百元(港币),便可享用购物九折优惠,“概念有点像众筹活动,不过分别在于众筹是只有一次,我们则是持续地支持。”他直言,每个月都出现领展加租,逼走小商户的新闻,市民买菜、添置日常用品都愈来愈逃不开连锁店。真正要救自己的社区,就要靠集合社区内街坊的力量,由下而上改革。

创办初期,邹崇铭先联系了原本有意租用这个空间的长颈鹿绘本馆,又向曾到韩国访问的合作社iCOOP取货并成为海外合作伙伴,创办家家士多,之后陆续找来家家学堂、家家厨房及SHY Dance Café加入。“最难的是找餐厅,我本身没有餐厅的人脉,但就是觉得一定要有餐厅。”他相信,在香港只要是有饮有食的地方,就容易吸引人流,也易于聚集人群。

为何几个伙伴的背景各异,但一获邹崇铭的邀请,就一拍即合?

因为在香港做生意的最大困难,总离不开租房的问题,一旦有人牵头,问题就解决了。家家学堂的负责人李嘉敏说一直想办民间学堂,可是苦无空间:“香港寸金寸土,想自己开铺都很难。在这里大家能一起使用空间,但又各自有自主的方向,我觉得是互惠互利,就立即加入了。”

由开始运作至今,壹楼每月收支尚算平衡,邹崇铭觉得香港人最担心的租金问题竟不算很吃力,他很开心地说:“因为大家分租了嘛!我们五个伙伴,其中四个按自己使用的时间或水电气使用量分担,而家家厨房则是逐次租用,所以每次使用后付款就可以了。同时我们还会出租场地,增加收入。”

没有一人一物是多余的

壹楼所要提倡的共享,不只是租金和地方,还包括理念,就是一起推动社会经济和合作运动。简单来说,就是社区内人人能发挥所长,没有一人一物是多余的,只要一起动脑筋,社区资源就能被好好利用。

家家厨房就是基于这样的一个理念。它是流动厨房,不定期举办晚宴,邀请家庭主妇,又或有烹饪才华但没机会到餐厅掌厨的人出任厨师。负责人胡梦蝶说:“餐厅有一个小厨房,设施齐全而且有饮食牌照。晚上餐厅休息时尽量不要浪费。于是我们做点配对,找一些家厨来用本地健康食材造菜。”

这也是一场实验:“有初做家厨的主妇,觉得厨房很小,设备不够,赚钱也不多;但又有些家厨觉得这里的设备很齐全,在这厨房煮饭很有满足感。我们都没所谓,开放这里,最大目的是希望好好利用闲置资源,让家厨了解和学习营运一场晚宴的流程,对他们、我们甚至顾客来说,每次都是新的尝试,都有收获。未来我们希望可以每晚都有不同的家厨下厨,那么大家就不需预约,随时上来吃饭。”

相对家家厨房,家家学堂使用壹楼的机会就更频繁,比如去年11、12月几乎每星期都有3、4堂课。负责人李嘉敏可不是一个人教这么多课,她像邹祟铭一样,连结了11个合作单位一起办学:“这些单位包括绿惜地球、小刺猬、简朴生活等。我请他们来办不同的课程,例如亲子拓染、制作手工香、学习非暴力沟通等,都是用好玩的方式,推广环保、正念、社区共享等。”

不过,学员来上课前,就已经有了一趟“共享”经历。“有些同学来到才知,这里原来不是社区中心或学校,原来有东西卖、有书读,更可以吃东西。他们惊讶于小小的空间可以如此使用,于是也乐意每次上课前早点来,在这里消磨时间,甚至整个周末下午都到这里来休息。而这正是壹楼的经营理念,不会各家自扫门前雪,而是一起开放空间,让所有人享用。”

家家学堂与HER FUND妇女动力基金合作,请来同志牧师分享讯息,探索宗教与同性恋议题。

共享经济当然不能离开社区。壹楼不甘于在自己的群体围炉取暖,而是积极连结社区内的组织。比如,家家学堂会把一些课程学额送给附近的社会服务中心,让低收入家庭免费上课,邹崇铭的目标则是:“让餐厅成为街坊常来吃饭的地方,未来也要逐步联系附近的社区团体。”

以分享重建社区

分享空间,分享技能,分享经验,分享资源,分享合作成果──其实社区本身理应如此。这也是每个人的内在需求,只不过常见的鸽子笼般的城市空间给人的感觉是分隔和冷漠,缺乏共享的机会。

讲求功利、充满竞争的社会有时候会令人变得自私自利,而忘记了人本身就是一个群体。面对物价高企、寸金尺土、日渐难以生活的香港,越来越多“小市民”发挥群体合作的力量,为自己开拓一条新出路,实践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。

参考信息及图片来源:

https://littlepost.hk/2016/11/25/portlandcommons/
http://hokkfabrica.com/shared-space-portland-commons-in-hong-kong/
https://bkb.mpweekly.com/cu0004/20170110-19256
https://hk.lifestyle.appledaily.com/etw/magazine/article/20161020/3_17774287/五星級良心小店/


延伸阅读




用生活,定义有机。


新农夫 | 有机田 | 慢餐食 | 简生活 | 纯自然 | 绿心灵


联系我们

media@yogeev.com(媒体)
farm@yogeev.com(农场)post@yogeev.com(投稿)

人人有机会扫描二维码,关注有机会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